welcome-百乐博

"9+2"省区分站: 广东 香港 澳门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观察

“两化融合” 数字力量赋能产业升级

日期:2024-02-06 来源:贵州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工作人员操作“东方祥云”系统。记者 张凌 摄


位于盘州市红果经济开发区的贵州盘誉泰合机械有限公司内,智能机器人正在配合工人进行生产。记者 尚宇杰 摄 (贵州图片库发)

  深度融合、产业升级、智能制造。省科技厅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6.8;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4.9%,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7.1%,实施数字化赋能产业行动成效明显。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数”融百业,“智”汇万物。贵州积极推进“两化融合”战略,以信息化为核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5G通讯等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不断实施智能制造、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赋能汇聚数字技术

  2分20秒即能完成全国670余万计算断面72小时洪水预报;为全国5.7万座水库水电站提供抗洪防灾预报服务;为贵州累计发布预警信息2.8万次228万条,成功防御13场强降雨洪水……

  在贵阳大数据双创示范基地,“东方祥云”系统覆盖全国19个流域52万条中小河流,核心的模型参数达到国家重大专项要求精度水平。

  “传统洪水预报系统投资大、维护难、数据不全面、预见期短,welcome-百乐博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将气象与水利融合作为主攻方向,开发‘东方祥云’大数据洪水预报系统,提供洪水预报和水库调度等减灾兴利服务。”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胜介绍。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洪水预报系统,能够根据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率、地形数据、比降和坡度等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降水情况,并及时预警预报。

  “东方祥云”技术已在应急管理部和贵州、广西、云南、甘肃、广东、四川、湖南等地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中得到应用,落地项目200多个,在全国31个省级、301个市级、1803个县级的应急管理部门得到应用。作为贵州本土的防洪减灾大数据企业,东方世纪成为贵州第一批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入选贵州大数据企业50强。

  信息化管理目前已融入我省各个行业领域的不同场景。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引进培育新兴数字骨干企业526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7.2%,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额达到14.48亿元。

  “上云”打造智能工厂

  走进位于贵州科学城的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自动化机械臂迅速精准地将不足1毫米的电感,整齐安装在电路板上;机器将两股直径比头发丝还短的铜丝缠绕在一起,制作高频绕线片式电感;车间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每个产品放大后的生产实景。

  “这里主要生产手机和基站使用的电感装置,用于设备的信号收发,每年可生产50亿只。”该公司产线副经理李真云介绍,近年来,公司不断升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生产线效率提高30%,成本下降20%。

  在硬件升级的同时,顺络迅达借助贵州“工业云”实现联网“上云”,将所有生产线的实况汇聚到数据管理平台,并利用MES制造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管理。在统一的“设备驾驶舱”信息平台上,实时显示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生产效率一览无余,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匹配客户使用需求更新产品。

  未来,顺络迅达还将上线更多“工业云”系统,对产品进行更精细的管控,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记者从贵阳高新区了解到,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率”已超过85%,企业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了数字化升级改造,支撑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协同制造和云制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从“制造”走向“智造”。

  升级改造5G煤矿

  2007年11月建成投产的青龙煤矿,属于典型的西南井工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水、火、瓦斯等多种危险。建设之初,矿井建有各种安全检测监控系统,但大型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不能直接应用。

  2021年,在贵州省科技厅支撑下,青龙煤矿响应国家智能矿山建设,申报第一批国家智能示范矿井,成为贵州省4个智能化示范矿井之一。

  目前,青龙煤矿5G网络跨越复杂地质环境,对地面及井下主要工作场所全覆盖,能够满足矿井生产各类数据传输、接入,具备智能矿山移动终端使用要求。

  借助5G+智能化,该项目建成了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矿井生产辅助系统智能化、安全生产风险智能监测预警、人员精准定位、瓦斯抽采达标评判可视化系统等多个系统。

  其中,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可实现采煤机的连续生产,整个开机率可提升20%,并有效解决煤矿生产作业环境差、安全威胁大、职工劳动强度高等问题,实现绿色高效智能生产。

  采煤工作面智能化系统将一个综采区队职工人数由原来的120人减少至92人;矿井生产辅助系统改造前岗位76人,改造后留有巡检人员共计6人。

  “对于矿企而言,通过5G智能化升级后的成果是:减人、提效、增安。”贵州黔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启宏说,青龙煤矿一个采煤工作面每年节约人工成本约420万元,安全巡检每年节约人工成本约516万元。

(编辑 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