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百乐博

"9+2"省区分站: 广东 香港 澳门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重点

长风浩荡更相和——龙岩与广州的深厚情缘

日期:2023-02-13 来源:广州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9689555_duzj_1676118268894_b.jpg

近日,龙龙铁路武平段全线完成预制箱梁架设,图为合龙后的武平特大桥。(郑涛供图)

9689557_duzj_1676118173196_b.jpg

2018年,来自龙岩的乔龙应急装备公司驰援广州抢险排水。 (王文晋供图)

  悠悠珠江,滔滔汀水,诉不尽广州、闽西两地的历史情深。

  广州,珠江明珠,千年商都,千百年来商船如织、人流汇聚,接纳了一代代闽西人来这里开拓创业,推动融入大湾区的滚滚大潮,创造了一个个神话般的传奇。

  龙岩,地处福建西部,与梅州相邻,是客家祖地、红色圣地、生态福地。汀江,客家母亲河。千百年来,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客家先民,在闽西大山里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古田会议放光芒,星火燎原耀青史。当年,闽西10万子弟汇入中国革命的铁流,在红军长征路上留下“一里一忠魂”的壮烈史诗。新时代新征程,闽西人勇闯广东,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写下锦绣华章。

  让历史照亮未来。2022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为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革命老区重点城市龙岩市与发达地区城市广州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龙岩、广州两地在深厚历史情谊的土壤上,正开出更鲜艳的合作之花,结出更丰硕的共赢之果!

  1

  千年追寻:广州闽西咫尺间

  广州与龙岩,虽重山所阻,远隔千里,却情缘不断。千百年来,两地人民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都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

  明正德九年(1514),广州知府、龙岩长汀进士钟文杰一心为民,英年病逝于广州官署,是闽西、广州士子异地为官、造福一方的典型代表。

  据对闽西、广州方志所记的不全统计,两宋至清朝,双方异地为官人数都在百人以上。闽西人到广州为官的代表有:梁頠,掌管广东财赋;杨方,任广州清远县主簿;赵希玙,任广东提刑司干办官;黄三益,任广州司理参军;赵与冈,主管广州东莞盐场;潘仝,任广州观察推官;黄潜,任广州番禺县尉;钟秀颖,任广州司户;巫潜,任广州怀集县尉;宋朝长汀人吴庚,任广州推官……

  宋代广州人来任汀州官员,事迹最突出者是李昴英。出生于番禺县的李昴英,广东历史上第一位探花。《临汀志》记载,他于南宋绍定二年至五年(1229—1232)任汀州推官,其间因“守城”有功升儒林郎。汀州既是李昴英造福汀民的任官之地,也是其迈向名臣的起锚之港。至今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东村,李忠简祠历经风雨依然耸立。

  明清之际,更多闽西、广州士子易地为官者,数不胜数。最为人称道的“非俗吏”,要属长汀进士钟文俊、钟文杰兄弟,他们于正德年间(1506—1521)先后前往广州任职,造福粤民,其为广州百姓鞠躬尽瘁的事迹,流传至今。正德十年(1515年),龙岩上杭进士丘道隆任广州顺德知县,谱写了闽西、广州之间施爱与报恩佳话。今天,龙岩上杭丘氏总祠雄伟的“荣褒豸史”牌坊,就是为纪念丘道隆曾任监察御史而立。

  明代龙岩县历官,来自广州者也人数众多。如,广州新会黄元、番禺黄思献,任龙岩知县;香山进士周尚文、番禺刘裕,任龙岩县丞;东莞罗敏,南海余俊、黄驹、冯廷玉,顺德周冕等,任龙岩典史。新会举人李贯、东莞举人罗肇魁,任龙岩教谕……

  明代曾汝檀,是漳平立县后第一位进士,理学名家。他受学于广州增城籍大儒湛若水,“朝夕亲炙,学日益明”,其师生情深的故事,成为佳话。

  在清代,长汀进士、饱学之士胡鉴,著有《沧浪诗话注》,曾任广州番禺、南海、新安知县,人称“粤东名宦”。而在民国初年政坛,广州新会人梁启超与长汀人江庸,相继出任司法总长,梁、江情深至今长留在《梁启超致江庸书札》一书中。

  如果说,古代政治交往,集中表现在两地精英异地为官、造福一方;那么,经济、社会交往,主要体现于闽西群众移民、经商粤中;文化交往,则深刻反映在两地文人唱酬交往,忧乐共享,心灵相契。

  罗香林的《国父家世源流考》,对孙中山先生先祖自龙岩长汀迁至广东惠州的历程有翔实的记述。今天,粤中、粤西上千万客家人的先祖,与孙中山先生先祖一样大多都是从闽西直接或辗转迁粤的。今日广州,据估算客家人约有200万,增城、花都、从化是客家人较多的集聚地。

  “千年商都”的广州,吸引大量闽西客商前来经营发展。清代的广州十三行,汀州商人主要从事纸张、书籍、木材、烟丝、蓝靛等商业活动。

  当年,长汀人在广州开设众多纸行。每年几十万担土纸顺汀江直下潮汕,再发运广州,转口港台、东南亚和欧美华人社区。汀州杉木质量上乘,人称“汀杉”,每年以时采伐,“编排运往潮汕、佛山者,获利尤厚”。龙岩永定条丝烟有“烟魁”之誉,在广州就开设有30余家烟行。“闽人种山皆茶蓝”,龙岩上杭蓝靛业独步华南,民国《上杭县志》载,“在昔,粤之羊城、佛山皆为邑人专利,每一埠俱数百人”。

  闽西人与广州人的情谊,还伴随漂洋过海、背井离乡、同舟共济的南洋岁月。清乾隆六十年(1795),马来西亚槟榔屿,汀州人、广东人共建广汀会馆。2022年7月,我国驻槟城总领事在广汀会馆新一届董信会宣誓就职典礼上致辞,盛赞广汀会馆是全马历史最悠久的华人组织,体现了互助互济的中华传统美德。

  清代,闽西文学家、书画家异峰突起,他们频至广州,与广州文友结下金兰之谊,留下千秋佳话。康熙二十四年(1685)秋,上杭著名的遗民诗人刘坊(1658—1713),南下寓居广州长寿庵,一年余才归上杭。诗画家上官周(1665—1752),在知天命之年,经岭南朋友启发,开始“力学为诗”,艺术风格随之转变,从一个纯粹的职业画家蜕变为融诗书画于一身的文人画家;其画风对清中期以来的广东绘画产生过重要影响。清嘉庆年间,“隶书正宗”、汀州伊秉绶(1754—1815)三住广州,与广州结下莫逆之缘。

  2

  红色回眸:英雄花开英雄城

  龙岩与广州红色情缘的种子,早在百年前就已播下。

  从保存的黄埔军校闽西籍学员录查询,第一期至第七期黄埔军校闽西籍学员有54人。在校期间,他们曾参加过香港罢工、广州各界群众联席大会和示威游行,以及东征、平定滇桂军叛乱、北伐战争等,有的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的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第四期龙岩籍学员林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国民革命军中,也涌现出罗列、蓝和春(即蓝挺)等优秀的闽西籍军事指挥官。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校歌”的歌词作者陈祖康,也是闽西人。

  作为大革命风暴中心的广州,革命大潮汹涌澎湃,洪流滚滚势不可挡,很快席卷全国。汀属各县虽属偏僻山区,但前往广州求学的青年不少。1925年12月,旅居广州的汀属学生及进步人士,在谢秉琼、胡轶环(长汀人)、吴炳若(长汀人)的指导下,组建“汀雷刊社”,出版《汀雷》进步刊物,并推举谢秉琼、胡轶环为主编,社址设在中山大学法学院内。《汀雷》共出版9期,每期印数1000份,刊登了100多篇文章,其中撰文作者多为汀属八县在广州求学的学生。

  1925年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建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生于广州,祖籍闽西永定的何耀全,作为香港工团总会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并当选为全总25位执行委员之一,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1927年4月,不幸被害于珠江,时年30岁。

  1924年初,在广州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举办了六届学员班。原在上海市一家条丝烟行当伙计的闽西永定籍青年赖玉珊、赖秋实,积极参加上海市工人阶级领导的罢工、罢课、罢市斗争。1925年6月,他们毅然来到广州,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同年9月,考入了彭湃在广州主办的第五期农讲所学习,成为这一期唯一的两个福建籍学员。结业前,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闽西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6年4月,党组织派罗明到福建厦门招收第六届农讲所学员。经挑选,福建籍学员有10余人,绝大部分是闽西籍的。学习期间,这些学员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夏,福建籍学员随北伐东路军回到闽西,积极开展建党工作,把广州的革命火种燃向闽西大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学员赖玉珊、赖秋实等与从厦门返回家乡的阮山、林心尧等一起,在闽西湖雷乡的万源楼建立了中共永定支部,这是在闽西建立的第一个中共组织。

  1926年12月,在中共闽西地方组织的推动下,这些学员开办了岩平宁宣传人员养成所和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为闽西各县培养工农运动骨干人员180余名。

  在闽西武平县永平镇帽村矗立着一座巍峨的纪念碑,这是为纪念在此牺牲的广州籍烈士许卓而兴建的。许卓,又名许崇乾,1907年出生于广州市高第街许地的一个名门望族,少时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国投身革命事业。1934年3月,许卓和他的5位战友在途经武平北部的枫树岭时,遭国民党军伏击,中弹牺牲。默默长眠于闽西大山深处半个世纪之后,许卓的亲属才知道他的下落。1992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许卓烈士纪念碑在武平县永平乡建立。

  英雄花开红土地,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广州与龙岩英烈们,其功勋与青山共存、与日月同辉。

  3

  激情展望:长风浩荡更相和

  珠江浩荡,今日的广州,以其开放的胸襟、多元的文化、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深深吸引着闽西儿女到此赶潮踏浪、绽放青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大湾区学习、生活、工作的龙岩人有50万左右,在广州就有近20万人。

  改革开放初期,人口约2.5万人的龙岩市才溪镇,有8000多人来到广东从事建筑业。据龙岩市建筑业协会统计,目前还有近10万龙岩人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从事建筑行业,创办建筑业企业100多家。

  走进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道,一座座大型的服装贸易商城错落林立,其中一座名叫“锦东服装城”的服装批发商城,面积达20万平方米、投资约3亿元、年销售额数十亿元,这个专业服装批发“巨无霸”是龙岩漳平人投资经营。广东省漳平商会会长陈铭介绍,目前在石井商业圈经营服装贸易生意的商户中,有2000多家是漳平人经营,12个大型服装贸易专业市场由漳平人设立、占当地专业市场总数的80%。

  龙岩漳平人在广州从事服装贸易,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如今,漳平籍商户纷纷成立了自己的服贸企业,有的还跨行进入了百货零售市场、饮食、电商、物流业等行业。

  广州,是全国最大的花卉集散地,也是龙岩永福花农聚集最多的地方。多年来,永福花农在广州设立花卉企业600多家,建有基地30多万亩,占据珠三角花卉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广东省花木商会是广东省一级花木行业组织,其以广州芳村花卉博览园、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为贸易窗口,将花木远销全国各地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产值已超百亿元,牢牢占据全国花卉市场的半壁江山。值得一提的是,该商会会员中95%的企业为永福花农创立,创会会长陈文金即为龙岩永福人。

  建筑业、服贸业、花木业是龙岩人在广州投资兴业的代表领域,更是闽西儿女踊跃投身珠三角建设的时代缩影。

  网络科技界,龙岩人在广州创办的药师帮网上医疗服务平台、广州快批信息科技公司、完美日记时尚品牌等企业,是全国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医疗卫生界,傅剑华、杨敏、严全能、赖新生、林水宾等一大批龙岩籍在穗杏林圣手,医术精湛、医德仁心,赢得广州及各地群众尊敬;文化教育界,广州美术学院的创院院长胡一川、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谢有顺、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钟书能、广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汤重熹、著名画家巴古等一批在穗闽西籍文化“大咖”,钻研学术、成果丰硕,备受业界推崇。

  作为全国最早“打开山门,拥抱世界”的革命老区、山区地市之一,龙岩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投资兴业、旅游度假、定居生活的目的地。广州更以大胸怀、大格局、大魅力,为龙岩的经济社会发展等输送了人才、技术、资金等力量,造福了龙岩老区人民。

  龙岩有近千家企业具有广州等大湾区背景。“政府部门执行力强,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用心解决。同时,在这里投资成本更低、利润更可观、前景更广阔。”龙岩市广东商会会长黄世声道出了大部分去龙岩投资的企业家的心声。

  老区与湾区,山区与沿海,当前两地对口合作的空间广阔,各有优势,各有特点,各个方面都有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肥沃土壤。

  ——产业合作具有扎实基础和无限可能。龙岩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立市之本,打造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建筑业等千亿级产业。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年产值保持30%以上高增长,培育形成了稀土新材料、锂电新能源材料、含氟新材料等产业链。龙岩还是中国专用汽车名城,是国家专用车与应急产业生产示范基地,两地汽车产业合作空间巨大。

  ——科技创新是合作的蓝海。龙岩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获批设立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一大批国字号品牌诠释了龙岩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龙岩有一支“互联网新锐队伍”。龙岩籍乡贤在国内外创办数字经济企业3万多家,企业市值总和超5万亿元,占中国数字经济总量的八分之一。其中,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美团的创始人王兴、微医的创始人廖杰远等互联网大咖都是龙岩人,两地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深度合作的可能。

  ——两地文旅康养市场合作潜力巨大。广州是世界文化名城和旅游集聚地,全球各地人民络绎奔赴,也是闽西人民的旅游优选地。

  龙岩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好山好水好空气,生态环境优越,温泉蕴藏丰富,有客家土楼等世界文化遗产、古田会议会址等红色教育基地,还有“客家美食故里”之称。龙岩是广州市民红色游、生态游、民俗游以及康养休闲的绝佳目的地,两地具有合作发展康养产业的美好前景。

  精诚合作,未来可期。两地建立健全高层互访交流、协调推进、部门交流、区县结对等对口合作保障机制,全面合作的脚步正在加快。

  去年,广州往返龙岩的动车实现直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开通直飞龙岩机场航线。同时,龙岩至龙川铁路(武平至梅州段)、广州至河源(龙川)及南昌至潮州高速公路(龙岩段)等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有序加快推进,两地联系将更加便捷。两地的合作,令人满怀期待。

  革命老人范希贤,已106岁高龄,出生于龙岩市永定区,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广东省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见证了广东7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得知龙岩与广州开展对口合作,范老非常高兴,他告诉龙岩的同志们:“大家要珍惜与广州的对口合作机会,多做有利于家乡发展的事情。”

  曾任广东省副省长的陈云贤也是闽西龙岩的杰出乡贤。他表示,龙岩的产业基础扎实且独具特色,发展前景广阔,广州更是有着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两地开展对口合作,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龙岩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关心厚望,更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相信两地的积极合作能够促进资源互补、市场互通、产业升级,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老苏区共同发展。(文 杨敏、刘友洪、高营光、苏俊才、邹文清、丘启龙、刘少雄

(编辑 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