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百乐博

"9+2"省区分站: 广东 香港 澳门

海南坚持陆海统筹,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服务海洋强省战略海上风光无限好

日期:2023-12-29 来源:海南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陵水新村镇疍家渔排上的一处海上民宿,游客带着孩子在海面体验桨板等水上运动。本报记者 王程龙 摄

  

  乐东龙栖湾国家级现代智慧海洋牧场项目“普盛海洋牧场3号”上,工作人员在养殖网旁进行鱼饲料喂投工作。 本报记者 封烁 摄

  

  三亚市蜈支洲岛旅游区工作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驾驶“知海方舟号”,在蜈支洲岛附近海域进行海试。“知海方舟号”是全潜式旅游观光船。 通讯员 陈宏 摄

  从天空俯瞰,海南1900多公里的环岛海岸线犹如一条“珍珠项链”,光彩夺目。

  海岸上,现代渔业产业园逐渐成型,鱼虾螺等“住”进了楼房里,生态养殖迎来“绿色之变”;矗立于海面之上的风电机组不断走向深蓝,把源源不断的海风转化成点亮万家灯火的能量;海滩岸边,水上运动新玩法层出不穷,人与大海的关系更加亲密。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作为全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海洋经济是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构建自贸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海南坚持“陆海统筹”,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丰富海洋旅游新业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服务海洋强省战略实施。

  转

  渔业转型“三个走”,靠海吃海有了“新吃法”

  在陵水新村镇疍家渔排,住海上民宿,体验疍家生活,让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这家利用养殖渔排升级改造而成的民宿,不仅是陵水的“网红打卡地”,也是新村港渔民转产转业的鲜活范例。

  海南是海洋大省,发展渔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作出推动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战略部署,海南“靠海吃海”有了“新吃法”。2022年海南全省渔业产值466.57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省农业产值的32%。

  “往岸上走”——推动渔业向园区化、规模化、生态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现代渔业产业园标志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园区各项工程加快推进,文昌、万宁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已分别完成建设任务的83%和67%。渔港经济区是“十四五”国家渔港建设的重点方向,目前省部共建三亚崖州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正加快推进,海南省级渔港经济区布局规划也正在加快制定。

  “往深海走”——重点做好“深海养”“深海牧”“深海捕”三篇文章。海南是全国率先开展深远海养殖的省份,2022年乐东深远海养殖平台下水投产试养成功,实现了我省深远海大型桁架类养殖网箱零的突破;今年全省新增建成大型桁架类养殖网箱1个、重力式深水网箱103个。积极推动三亚崖州湾、儋州峨蔓、琼海潭门、澄迈马袅湾、东方四更等5个海洋牧场建设。高标准开展新材料和生态友好型渔船更新改造,拓展深远海捕捞,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更新改造渔船2373艘。

  “往休闲渔业走”——实施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休闲渔业发展和渔民转产转业保障3个行动。制定海南省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海钓赛事基地建设及认定标准,推动打造休闲渔业区域公用品牌,认定全国首家共享渔庄“陵水疍家渔排共享渔庄”。建立全省休闲渔业项目库,全省60余个休闲渔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近600亿元,已完成投资超10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预计全省休闲渔业总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86%;接待人数482.8万人次,同比增长374%。

  探

  瞄准新兴产业,加速挺进“新蓝海”

  数据中心搬进海底“新家”!今年3月底,全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在陵水正式投入运营,为陆地数据中心高耗能、高耗水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海南发展“海洋经济+数字经济”探索出一条新赛道。

  近年来,海南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科技创新,不断探索新兴产业。海洋信息、海上风电装备、海洋油气……在这片产业“新蓝海”里,海南正加快挺进。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海南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海南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了“一园两基地”产业布局,提出打造海上风电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先后引进东方明阳高端海洋装备制造、洋浦申能电气风电新能源装备产业、洋浦大唐海上风电产业园等三个风电整机制造项目。2022年底,东方明阳项目实现首台漂浮式风机和首台大兆瓦风机同时下线;2023年1月,申能和上海电气共同投资的洋浦风电主机项目顺利投产;大唐公司联合东方电气投资建设的洋浦项目一期计划于2023年6月竣工投产。三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全省可形成整机产能350万千瓦以上,风电装备产值将实现首个百亿元。

  除了海上风电装备,海上油气也是海南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海南省油气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推进陵水17-2气田全面投产并实现年产天然气30亿立方米,连接全国天然气管网向海南及广东、香港等地稳定供气,带动周边陵水25-1等深水气田开发形成新的气田群;加快建设海口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指挥中心,打造集科技研发、产业配套、后勤服务为一体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区域总部。

  加

  从沙滩走向海洋,旅游新业态不断叠加

  在海口西秀海滩,推着帆船帆板跃入大海,享受运动乐趣;在万宁日月湾,电动冲浪、尾波冲浪等正成为游客们的“新宠”;在三亚蜈支洲岛,可以乘坐观光船深潜,近距离观赏海底世界。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海洋旅游业态持续丰富。如今在海南旅游有了更多新玩法,人们正从沙滩走向海洋,从“看海”转变为“玩海”。

  海洋旅游消费的提质升级,离不开顶层设计。《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海南将升级滨海度假产品质量,积极推进近海休闲旅游,探索发展远海观光旅游、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旅游。我省今年出台《关于加强海洋旅游业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从用海要素保障和活动规范层面支持海洋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了潜水、游艇码头、海水浴场、海上旅游经营活动等旅游业态的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政策。

  水上运动释放“旅游+体育”活力。海南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大力推动水上运动产业化发展。海南亲水运动季活动自2017年创办以来,实现了本省民众和外省游客目标人群的广泛参与,重点覆盖青少人群。近年来,海口、三亚、万宁等市县突出各自地方特色,发展冲浪、潜水等体育旅游项目,体育旅游已成为海南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中国司南杯帆船赛等国际帆船赛事在海南持续发展,帆船运动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政策利好助推游艇产业“乘风破浪”。海南实施琼港澳游艇自由行,简化游艇入境手续、创新建立“定点停靠、就近联检”的口岸管理模式,推进海南成为国际游艇旅游的好去处。目前,海南游艇行业已涵盖制造、维修保养、培训、销售、金融保险、运营服务等产业,基本实现游艇产业链上中下游全覆盖,游艇码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政策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智库

  声音

  向海图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新篇章

  海洋,是海南省最重要的发展资源。海南的向海发展生动实践,为国家陆海统筹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海洋经济规模大幅提升,海洋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近日,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分析师刘梦瑶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转变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海南应把提高海洋产业发展质量放在首位,统筹海洋产业布局,加快打造现代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航运业等产业集群。以补齐产业链为导向,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数字经济浪潮下,向海图强的多样化路径正在绘就。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数据的获取与共享、涉海应用场景重塑、海洋装备与核心技术研发等,将成为海南实现现代化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聚焦独特优势,自贸港赋能向海经济开放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三年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持续蓬勃展开。全岛封关运作前后,既是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期,也是海南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窗口期。利用自贸港区位优势、成本优势、效率优势,海南可探索打造链接全球的现代海洋文旅产业、影响全国的农业科研产业、全国一流的信息技术产业。同时,利用企业税收优惠和关税减免等关键性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离岸贸易和服务贸易。

  加强政策创新,激活人才资金要素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前沿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牵引,围绕海洋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使创新驱动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海南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激活政策、人才、资金等多要素支撑力度。要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体系与向海经济深度融合。同时,从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海洋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着手全面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涉海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助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吃海

  2022年

  全省渔业产值466.57亿元

  同比增长3.6%

  占全省农业产值的32%

  玩海

  截至今年5月底

  预计全省休闲渔业总产值12.5亿元

  同比增长186%

  接待人数482.8万人次

  同比增长374%

(记者 陈彬)

(编辑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