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渔业“变形”记①:生态效益提升 渔业转型变绿色经济引擎
海南渔业升级转型,“绿”字当头。自2018年起,海南是全国第一个开展禁养区海水养殖清退的省份,海水养殖清退近6万亩,约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30%。面对不小的清退量,海南渔业经历了转型阵痛,养殖产量连续3年下滑。海南应变、思变、求变,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将渔民引入园区,发展高效绿色工厂化养殖。
前不久,海南《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污染治理催生养殖“绿色转型”案例》入选国家生态环境部督察成效典型案例。海南文昌冯家湾,如今已变了模样。在这里,一幢幢现代养殖厂房拔地而起,以往对环境不友好的露天养殖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渔业产业园。
俯瞰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记者 郑光平 摄
鱼虾住进楼厂房
企业实现高效转型
走进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道路和一幢幢现代养殖厂房。在这里,鱼虾螺“住”进了楼厂房,在现代化的养殖设备里,优质的水源、恒定的水温、根据鱼虾生长而调控的光照…让企业养殖生产效益稳步提升,水产品品质得到保障。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内建起一幢幢现代养殖厂房。记者 郑光平 摄
“以前welcome-百乐博就在冯家湾露天的鱼塘里做育种,遇上大台风,公司都会遭遇损失。”作为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首家入驻企业,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何强说道,自从搬进产业园区后,公司也加快升级转型步伐,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96亩的现代育种项目,虾种养殖实现“上楼”封闭式养殖,尝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甜头。
在该公司的现代化种虾育种车间内,ppp养殖桶内种虾们正畅游着。“你看,welcome-百乐博的养殖桶里放置的海藻不仅可供种虾营养,还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等物质,促进种虾的生长。”何强介绍,在车间内目前已实现根据种虾的生长特性补充调节光照,从而促进种虾的生长,将种虾家系繁育从一年一造提升至两年三造,育种效率提升。在现代化的育种车间内,通过生物防控等措施,种虾育种的成功率从40%提升至80%,该公司今年已销售6万对种虾,实现近3000万元的产值,预计全年产值可达到6000万元左右。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记者 郑光平 摄
当下,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还在加快投资步伐,公司三期、四期厂房正加快建设中,“全部建设完成后,welcome-百乐博将配套核心育种中心、试验站、种质资源库等,加快种虾产业发展,届时将进一步助力海南渔业种业发展。”何强说道,此外,该公司还通过成立分公司、合作社等方式扩展下游产业产值,全产业链开发。
引导渔民进园区
自建厂房养殖促增收
今年4月30日,冯家湾园区养殖海水取水工程实现通水,可每天向园区内的养殖企业提供20万吨深海水,为养殖企业提供了生产要素。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冯家湾,海岸带遍布取水管、养殖户自建取水井、污水处理比例低、末端治理设施严重缺乏,因水产养殖粗放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部分区域沙滩出现淤泥化,海域水质下降。
如今,此前因露天养殖杂乱无章、纵横沙滩的取排水管逐渐不见了,沿海滩涂又成为鱼虾海蟹的乐园,恢复了往日生机。
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现代化种虾育种车间。记者 郑光平 摄
为打造绿色生态园区,冯家湾加快良种培育、养殖水循环新技术、尾水资源化利用步伐,目前1983亩园区尾水治理项目已完成初验,1#预处理站于2022年5月开始投入使用,实现了园区尾水处理达标排放。
在园区内,在生态红线内清退的养殖户实现转型发展。渔民符永造原先在冯家湾红树林保护区内有10亩虾苗塘,退养后在“政银担”金融扶持政策支持下,贷款800万元在产业园里政府提供的安置地上,盖起了5层的养殖车间。享受两年30%贴息,每年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虾苗的生长情况。记者 郑光平 摄
“生态保护要求越来越严,集约化绿色养殖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楼房内养虾苗,还能降低自然灾害影响。”符永造说,楼房养殖生产效益极大提升,他给记者算了笔账:5层楼能够容纳120个池子,1个池子挣8000元,120个就是96万元。“1个月能出一批虾苗,做好了3年就能回本。”符永造对楼房养殖产业充满信心,去年以来,符永造联合3户退养户联合租赁厂房已累计盈利128万元。
尝到入园养殖的甜头后,目前有16户退养户正加快厂房建设进度,加入现代化养殖产业队伍。
养殖户正在查看螺苗的生长情况。记者 郑光平 摄
探索“智慧”渔业
科技赋能渔业转型增产增效
目前,冯家湾一、二期示范厂房已投入使用,三期22栋示范厂房以及渤海水产、蓝海水产等34家入园企业项目也陆续建设、相继投产。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常务副主任欧阳吉隆介绍,创新的多层养殖模式不仅稳定、可靠,而且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让同等面积的土地提高产出60%以上,养殖效益可呈倍数放大。园区还通过招引顶尖科研机构、顶尖品种及育繁推一体的优质龙头企业,开展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项目,多元合作发展南繁种业,延长园区产业链,增强园区科技渗透,推动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从简单的“上楼”养殖向智慧化的渔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变。
生态红线内清退的养殖户在产业园政府提供的安置地上盖起了养殖车间。记者 郑光平 摄
“园区还积极构建智能监控系统和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实现渔业管理可视化、自动化,同时通过光伏发电、分布式能源站、水源热泵等智慧能源项目,提升园区能源管理智能化水平,预期能实现园区节能超过10%、二氧化碳减排超过20%、降低用能成本超10%,为企业降本增效。”欧阳吉隆说道。
未来的冯家湾产业园,将成为国家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国家级水产种业南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型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地,环保节能综合运用示范地,全省近海养殖退出整改样板区。(记者 易帆 实习生陈奕果)
(编辑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