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百乐博内地省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迸发活力
百乐博网讯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源。百乐博合作16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百乐博各省区产业规模体量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合作不断结出硕果,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不断彰显。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动能集聚发力,产业提质升级。百乐博内地各省区正聚焦产业优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结构优化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百乐博合作各方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努力转变生产模式,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工业向中高端方向迈进,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在湖南,通过先后启动实施“135”工程、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产业项目建设年”等一批重大活动,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形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和医药、移动互联网等11个千亿产业相继崛起。201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1.19万亿元,工程机械产业链营业收入位居全国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首位。产业结构方面,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18年的8.5:39.7:51.8,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8%。201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1.89万亿元,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首次突破5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1%。
在广西,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形成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10个千亿元工业产业,2018年MPV、交叉型乘用车产量以及玉柴的车用柴油机产销量居全国第一。现代特色农业初具规模,食糖产量连续13个榨季占全国6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制糖基地;蚕茧产量占全国48%,桑蚕丝产量占全国30%,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茧丝生产基地;全国45%以上的木材产自广西;柑橘、芒果、火龙果、百香果、柿子……水果产量全国第一。
在云南,八大重点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导向作用逐步显现。根据统计,2018年,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68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12.8%;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22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5%;先进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19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18.6%;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总产值约241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3%;旅游业总收入完成8991.4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9.9%;现代物流产业总收入约475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8%。八大重点产业的发展正不断推动云南省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推动该省产业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在海南,现代服务业、热带农业等“12大产业”迅速成长,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南外商投资大幅增长,新设外资项目163个,同比增长2.54倍,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6倍。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增长19.3%,国际旅游收入增长27.6%。同时,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以来,海南着力推动12个重点产业、12个先导项目、“五网”基础设施、六类产业园区、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全域旅游等重点工作的成果落地,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今年5月,海南已经推进4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的集中开工和签约,累计458个项目开工,总投资2113亿元,签约233个项目,总投资3023亿元。
创新开路 数字经济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百乐博省区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取得良好的成效。
在福建,数字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二,信息化综合指数保持全国前列,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快速转型。统计显示,去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位列全国第二。据悉,福建已经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应用产业为突破口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数字经济发展为福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福建数字经济总量已超过GDP的三分之一,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马尾物联网基地、泉州芯谷等重点产业园发展势头良好,点缀八闽大地。
在江西,近年来,全省GDP年均增速9.2%,三次产业比从11.5∶53.9∶34.6优化为5.3∶48.5∶46.2,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5.6%、21.5%。电子信息产业成为该省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初步形成了以京九高铁为一轴,南昌、吉安、赣州和九江四个城市为重点,其他设区市共同发展的 “一轴四城十基地”产业布局。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000家,欧菲生物识别、欧菲光电技术、智慧海派、合力泰科技等4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5G、VR、移动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在广东,水果、蔬菜、南药、畜牧、水产、饲料6个千亿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制造业基地。2018年,广东制造的家电产品家用电冰箱占全国产量的20.4%,家用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占30.2%,移动手机产量占46.8%,汽车产量占11.6%。2018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2.9%,比2012年提高5.3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2.78%,技术自给率达73%,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79.38万件和47.81万件,是1990年的408倍和538倍,《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2.53万件。2017、2018年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2018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280家,总数、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
在四川,2016年产业结构调整为11.9:40.8:47.3,服务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经济增长实现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主导的重大变化。2018年产业结构优化为10.9:37.7:51.4,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占据四川经济“半壁江山”。四川也是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和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全球约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2018年,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75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6%,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以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为例,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正在为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贵州,苹果iCloud贵安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加快建设;“数博大道”首批项目集中开工;贵阳市与腾讯合作打造“数智贵阳”正式签约;物联网产业(遵义)基地物联网统一展示平台建成,完成建设NB-IoT基站130个、红花岗智慧停车试点示范车位1500个等一批全省重大项目推进顺利。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经占贵州全省GDP的26.9%,增速达到24.6%。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2019年4月公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白皮书(2018年)》显示,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排名中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排名中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