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价值升级 双城故事开篇
11月2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推动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会议强调,要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同心同向、一体规划,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高水平协同开放、科技产业协作发展、公共服务提质共享等方面加大攻关力度,着力打造珠江口“黄金内湾”,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深中通道即将连通珠江口两岸,“双子之城”的轮廓已经清晰可见。伶仃洋的海风,翻开“双城故事”的新篇。中山加快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一系列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改革举措,成为中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营商环境提速、腾挪产业发展空间、“拿地即动工”成为项目落地新常态……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过珠江口到中山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启动二次创业的新计划。
“深中一体化”的时代命题下,区域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产业发展格局正在以新的逻辑重新构建起来。
漂洋过海二次创业
最近几个月,余家红把行程安排得很密。他从深圳出发,到访北方多个省市与客户洽谈合作,为的是加快推动今年上马的工业门新产品项目。作为红门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红门智能”)董事长,他同时关注着珠江口西岸的一片产业热土,新的“红门”项目已经在中山市民众街道落地半年多,他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这里打造一家上市公司。
在民众街道多宝社区浪源路,多台打桩机现场轰鸣,紧锣密鼓地推进地下桩基工程施工。一家现代化工业门生产企业,正在这里夯实未来发展的根基。去年11月11日,中山火炬开发区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这里举行,“红门”项目成功摘得68亩工业土地的使用权,实现“拿地即动工”。余家红把这次项目落地看成自己时隔20多年的再次创业。
1993年,余家红在深圳白手起家,用借来的钱租下40平方米铺面,生产民用防盗门,随后他又推动主营业务向专业研发生产工业门产品转型。
创业初期缺少资金,余家红把技术研发摆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仅仅几年时间,红门智能就用创新产品敲开了市场的大门。2000年,红门智能研制出世界第一款铝合金豪华无轨门;2007年,红门智能为北京奥运会成功研发定制世界上首款太阳能自发光豪华门;2010年,红门智能又用一款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的顶级平移门,震撼了全球门业界。
现在,不论是在西北边陲阿拉山口国门,还是在南海之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港珠澳大桥;无论是在大西南的中缅边境云南畹町口岸,还是在首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都有红门智能的产品。
乘着市场转型的东风,红门智能一跃成为国内著名的智能安防设备制造及服务提供商,也是行业内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但是红门智能也有“成长的烦恼”。在深圳,20年前建设的厂房结构低矮,导致部分自动化设备无法上线,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厂区已逐渐被一片居民区包围,厂房的改造升级也受到很大限制。要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空间。
“民众街道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火炬开发区的统筹下,这里拥有相当成熟的智能制造产业配套,可以为welcome-百乐博未来发展提供所需的营养供给。”余家红介绍,位于深圳的红门科技园,占地约120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去年动工的中山“红门”项目,占地68亩,因为建筑容积率较高,建筑面积可达16万平方米。按照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这里将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化厂房。
去年,中山火炬开发区用“赶考式”的行政服务改革,推动“红门”项目实现了16分钟“拿地即动工”,表明了支持企业快速落地、高效发展的态度。
对于这次漂洋过海的选择,火炬开发区用广阔的空间、优质的营商环境、雄厚的产业基础予以热烈回应,让红门智能对二次创业充满了信心。
在中山打造一个新“红门”
“门的背后,有很多创新文章可做。”
余家红介绍,今年7月,红门智能刚刚成立了一家云平台子公司,十余人的研发团队已经组建起来,目标是打造一个大数据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一个物联网的服务解决方案。未来,智能工业门产品将链接公司云平台,公司通过物联网实现对智能产品的“云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丰富的“云服务”。
中山“红门”项目坐落于中山市十大主题产业园之一——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园(火炬区智慧产业园),该园区聚焦发展光电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以智慧物联为突破口,致力于打造珠三角最具特色的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数字化精品园区。
从地理位置和产业布局上看,中山市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园(火炬区智慧产业园)也尤为特殊。该园区位于民众街道南部,与民众街道沿江片区、接源片区一起,共同组成了民众南部产业园。目前,这个片区不仅是民众街道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也是火炬开发区拓展发展空间的主阵地。
这两年,民众南部产业园已相继落地了比亚迪、彩迅、欧普、红门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单个项目投资额均超过10亿元。在火炬开发区统筹民众街道发展日益走向纵深的背景下,土地资源、产业资源、创新资源正在这片区域加快重组,产业发展在跨区域资源整合中完成重新布局和升级。大招商的提质增速,正是区域价值跃升的一个最好例证。
红门智能的选择,正是基于对区域价值的再发现。
余家红表示,深中通道正在加快建设,不久的将来,一桥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深中一体化呼之欲出,在民众街道投资建设新的项目,不仅让企业获得了承载未来发展升级的重要空间,同时也让企业得以与深圳高端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等保持强关联关系,依然可以享受到来自珠江口东岸的优质创新力营养供给。
短期来看,余家红计划依托新的项目建设,推进企业增资扩产、上市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希望用大约3年的时间以中山项目公司为主体启动创业板上市的申报工作。着眼长远,他希望整合深圳市红门智能的业务和资源,并联合子公司整体搬迁至民众街道,计划投资超10亿元,在中山打造一个全新的“红门”项目。
现在,就是“红门”创业故事的新开篇。
深中“一体化”下的区域价值升级
打开一张中山行政区划图,以红门智能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向南北两个方向观察,可以看到民众街道产业发展的两大主阵地,正在与中山港街道深度打通交通和产业融合通道。
位于民众街道南部的中山市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园(火炬区智慧产业园),与火炬开发区的优势产业——光电、智能制造相契合,产业链布局互补互动,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宝贵的招商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等。
从红门智能所在的民众街道南部产业园出发,沿国道G228向北十多公里,就可以到达民众沙仔工业园。这个规划总面积超万亩、成立20余年的老工业区,曾是中山市最大的综合化工集聚区,承载着民众工业发展的记忆,也曾为中山专业镇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火炬开发区统筹民众街道发展,给出了方案。
今年5月,中山火炬开发区举行民众沙仔低效园区改造升级启动仪式,推动沙仔工业园正式启动了工改。在火炬开发区的统筹下,民众街道将通过推动“工改”对沙仔工业集聚区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引导排放高、能耗高、占地多、产出少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布局发展小分子化学原料药、化学药中间体、特种药、生物制备等产业,打造一个总面积超万亩的现代主题产业园——“火炬原药港”。
这一布局的出发点非常明确。沙仔万亩产业热土,充分发挥综合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为火炬开发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山港药品进口口岸的优势,推动产业链向上游的原药研发生产环节延伸布局。与此同时,老工业园区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却又顺理成章的方式同时实现了华丽转身。
火炬原药港之外,火炬开发区也在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对产业集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重点围绕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和检验检测、数字创意、都市农业构筑“3+3”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设火炬光谷、火炬药谷、火炬智谷。
从“三谷一港”主题特色产业园区的布局中,不难看出火炬开发区统筹民众街道发展的深层逻辑,那就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业重构,推动区域价值的升级。在“大火炬”的统筹下,民众街道与中山港街道正深入融合互动,共同展开一张宏阔的产业规划新图。
7月中下旬,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一周之内连续两次到民众街道调研。他强调,火炬开发区要整合土地资源进行连片开发,统筹民众街道现有的深中合作创新区、岭南水乡生态示范区、民众科创园等产业平台,坚持高能级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对标东莞松山湖、佛山千灯湖等大湾区一流产业园,打造超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落户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深中产业融合发展。
火炬已在“黄金内湾”熊熊燃烧,为民众街道照亮了前进方向。
■聚焦
火炬开发区统筹民众街道招商“工改”等实现“一盘棋”
深圳项目数量
投资额均居首位
国家级高新区的融湾之路,正在从区域融合发展起步,迈向纵深。
纵观近两年火炬开发区在大招商、工改等领域的动作,可以发现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产业发展的阵地上,火炬开发区重点围绕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和检验检测、数字创意、都市农业构筑“3+3”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横跨两个街道勾勒出全新的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图,“三谷一港”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园区,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支点。
在发展空间资源逐步打通的基础上,招商、“工改”等重点工作也在同样的思路下推进。火炬开发区招商办主任苏炳洪介绍,目前,中山港街道与民众街道招商工作已经按照统一要求实现融合发展,合并一套项目表,搭建起全区招商“一盘棋”架构,持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领导挂点联系重点项目24小时调度保障、对接市“马上办”“行走办”等工作机制,并积极与市前期办、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牵手”,坚定为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提速增效。
去年,火炬开发区实现“拿地即动工”常态化,武藏项目成为全市首宗“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明阳成为全市首宗混合产业用地出让项目,康晟项目则将建成亚洲最大规模的细胞培养基生产基地及一体化CXO(医药外包服务)平台,晶典项目将打造国内唯一的芯片级液晶灌封生产线等。
为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推动招商机制改革创新,今年,火炬开发区还正式印发了《火炬区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新局的实施方案》,建立全区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一体化实战型指挥体系;进一步明确各产业集团公司聚焦产业发展的主责主业,实施“招、产、投、服”一体化发展定位,支持各产业集团做强做大。同时优化产业集团公司的经济考核指标体系,更加突出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新经济、新业态培育发展,更加精准高效导入产业资源,凝心聚力“招大商”“大招商”。
同时,火炬开发区也在聚焦破解土地瓶颈,全力以赴以“工改”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今年5月,民众沙仔片区“工改”的启动,标志着火炬开发区前期规划的5大“工改”片区已经全部启动,形成了“五马并驾”驱动两大街道“工改”攻坚的局面。火炬开发区强力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在加快五个片区工改的同时,出台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精准的低效工业集聚区改造升级扶持政策,以规划撬动土地价值、用改革激活市场动力、让红利倒逼产业转型,力争年内盘整土地1500亩。
“工改”为招商项目落地提供土地要素支撑,招商为“工改”提供精准的方向指引。区域加快深度融合,资源在破解土地碎片化的过程中实现重组和价值升级。
在深中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来观察,这样的区域价值跃升效应更为显著。据统计,2021年至今,火炬开发区(含民众街道)19个重点项目所属地块已经顺利挂牌出让,涉及投资额超162亿元,用地面积超1002亩。其中,深圳投资项目在数量、供地面积及投资额上均居首位。
深中产业拓展走廊上,一片产业沃土正在孕育新苗。(记者 何伟楠)
(编辑 胡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