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百乐博

"9+2"省区分站: 广东 香港 澳门
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分站 > 香港动态

深港联动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

日期:2023-10-30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深港之间的小河弯弯,激荡起澎湃的创新浪潮。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技企业、创新项目如水汇聚。近日,总投资174亿元的4个重点项目在这里集中开工建设,将新增134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广阔的圆梦舞台。

  地处深港融合的最前沿,面积仅约3.89平方公里的河套,正在追逐世界级梦想。前不久,国务院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明确了河套的三大发展定位——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并提出“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新目标。

  如今,这个“小地方”加速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截至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已聚集科技企业447家、科研机构23家,包括一批世界500强研发中心和“独角兽”企业,将有力支撑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创新聚变▶▷

  平均每平方公里

  有38个高端科研项目

  落地首个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吸引西门子能源创新中心、华为数字能源研发中心等国际顶尖研发机构入驻,晶泰科技、元戎启行、未来机器人等“独角兽”企业批量落户……

  在河套合作区,科技创新已成为园区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合作区平均1平方公里土地上就密集分布着38个高端科研项目。

  科技创新动能澎湃,凝结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密码。一方面,香港期待以创新科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深圳也希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深港两地对构建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都有迫切需求。

  “香港的人才和技术资源,结合深圳的资金和市场优势,必然能够推动河套乃至整个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是最早动议香港高校“跨河”的学者之一,他坚定看好河套合作区的未来。

  特别是随着《发展规划》出台,河套正式成为继横琴、前海、南沙之后大湾区又一重大合作平台,新动作、新进展也越来越多。

  9月,首届“河套创客日”吸引近200个创业项目登台“比武”,香港青年科创团队6个项目签约落地;河套首度迎来创投盛宴,12家金融机构联合签署2000亿元专项投贷支持合作协议;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正式开园,作为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适用国际管理规则的科研空间,迎来首批16家香港企业机构组团入驻。

  10月,河套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174亿元;设立河套税收事务联络处,并启用“智慧微税厅”和税务专窗,可便捷办理六大事项共计46项业务;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福田区分馆)投入运营,进一步强化了河套链接国际、链接生活、链接智能的科研服务生态。

  “小地方”也能做大文章。正如《发展规划》所期待的那样,河套将努力打造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和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的集聚地。

  软硬联通▶▷

  从“半小时科研圈”到

  “一小时产业圈”

  14分钟,这是消遣时喝一杯咖啡所花费的时长,也是从深圳中心城区乘坐高铁到香港西九龙所需的时间。

  “我都没有太多跨境的感觉,刚找到位置坐下,车就到站了。”每当有人问起在深港两地通勤上班的感受,香港知识产权顾问有限公司合伙人刘帅贤博士总会这样回答。今年初,他获聘成为驻点河套合作区的首批港籍调解员之一,半年多时间,累计为辖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咨询服务近百次。

  软硬设施的联通,不仅拉近了深港之间的“时空距离”,也打开了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更大想象空间。

  锚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河套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作为中试转化的重点。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医疗器械产品申报数量和获批数量呈跨越式增长。该分中心还开通了创新优先产品主动服务渠道,至今已完成大湾区内46个创新和优先产品全覆盖,安排专人对接,定期跟进产品研发和注册进展,更好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河套合作区还规划与深圳光明科学城、香港科学园等创新节点形成“半小时科研圈”,与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形成“一小时产业圈”。这将打通湾区科研圈、产业圈,为粤港澳的科技创新合作赋能。

  专注于智能机器人应用领域,深圳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创业仅5年时间就完成投资与融资约5000万元。“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前沿技术,但真正要落地为产品,还是得依靠大湾区这样的大市场及完善的供应链。”显扬科技创始人丁克博士说。

  一边加速创新资源流动互通,另一边快速解决企业难题的渠道通畅。

  “政府对于入驻的机构和企业服务非常到位,让welcome-百乐博的科研人员少了许多后顾之忧。”提起此前入驻河套时的经历,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行政副院长白志强连连称赞。

  “welcome-百乐博提出需求后不久,福田区政府主动为welcome-百乐博安排好了充足的产业空间。”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助理院长钟仿洵表示,优质的科研环境,提升了研究院的研发效率和产品转化速度。

  “深港之间通则畅,畅则赢,赢则旺。”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张克科说。

  深度融合▶▷

  建设国际先进

  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

  流淌的深圳河水,见证了深港两地百年变迁,向世人述说着不变的道理:唯改革者胜,唯创新者强。

  一河之隔,香港是金融中心,深圳是创新之城。两座“明星城市”如何推动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最大程度发挥深港合作潜力?

  建设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是《发展规划》明确的方向。

  河套合作区被寄望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对接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加快形成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科技部党组成员、秘书长林新表示,将支持深港在科技项目、人才培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国际技术转移等各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支持开展科技政策先行先试,打通制约科技要素流动的瓶颈和堵点,对接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从按照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先期采取“一线高度便利出入境”的通关模式,便利科研人员进出;到支持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打造面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创投基金集聚地;再到对特定封闭区域内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营造与香港趋同的税负环境……这些举措都是对河套合作区的新期许。

  为激发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活力,河套合作区接下来将实行同行评议制、项目经理制、经费包干制等国际先进科研管理机制,对重大科技问题实行全球揭榜,探索实行科研机构与企业“白名单”制备案管理,加快建设国际数据专用通道。

  这些动作,将为深港两地进一步融合发展扫清更多障碍。

  深港融合,青年是主力军。在河套合作区,先后成立了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深圳福田)、孔雀谷深港创科育成基地、河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谷等“双创”平台,吸引港澳青年纷至沓来。

  主楼高度超过300米,长富金茂大厦被称为河套合作区的“天际线”。这栋大楼的19、21层,正是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所在地,这里也是很多香港青年跨河北上“筑梦”的第一站。得益于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先天优势,“楼下科研、楼上创业”在这里已成为常态。

  如今,越来越多怀揣创业梦想的港澳青年来到深圳工作生活、安居乐业,深度融入这座城市。

  以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为例,截至今年9月,已培育35个团队,其中港澳背景团队32个,比例达91%;团队人员从初期69人发展至384人;累计产生知识产权416项,累计获得融资达9.85亿元。

  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奋斗在同一个创新空间,粤港澳青年携手追梦,一起迎来的将是更绚丽的未来。(●南方日报记者 潘欣宇 周欢 唐子湉)

(编辑 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