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百乐博

"9+2"省区分站: 广东 香港 澳门
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分站 > 百乐博粤动力

“香港研发+东莞转化”成合作新风尚

日期:2024-04-02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走进位于东莞市石排镇的保力创科园,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港风”气息,独特的建筑物线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周围的绿茵相映成趣。据介绍,整座园区由香港设计师操刀,将环保通风的理念融入设计之中,使之既宜业又宜居。

  3月28日,东莞市莞港创科加速中心(下称“加速中心”)在保力创科园揭牌成立,加速中心由东莞市科技局和石排镇联合打造,以企业需求、应用场景、莞港产业配套为牵引,整合香港工业总会和香港高校院所资源,吸引香港科创项目成果和人才团队来莞转化。未来,东莞力争将之打造成“香港研发+东莞转化”的莞港科技合作“桥头堡”。

  从组织6批次人员赴港澳开展科技交流,到莞港联合培养13名集成电路硕博生,再到加速中心揭牌成立,近年来,莞港两地不断深化科技合作的内容、形式,取得累累硕果。在投资环境越来越优越、合作舞台越来越宽广、人文交流渠道越来越畅通的当下,莞港科技合作将朝着什么方向前进?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

  莞港科技合作的“前世今生”

  2019年元旦,从常平火车站下车,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唐子杰租了一辆车直驱松山湖,当晚便在大朗租下一间月租1600元的套间,开始了长达5年的创业生涯。如今,由唐子杰担任总经理的东莞大锌能源有限公司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企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这是莞港深化科技和产业合作的生动写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莞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血脉相连,两地的产业合作延绵不断,谱写了一大段佳话。

  1978年,港商张子弥与东莞二轻局签订一份为期五年的合同,那张标注着“粤001号”的三来一补协议,拉开了莞港合作的序幕。随后约三十年,东莞利用区位优势、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与香港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要素结合,形成“前店后厂”合作模式,成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2008年以来,受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影响,莞港产业合作逐渐脱离“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与之对应的,是东莞市来料加工占出口比例从2008年的37.1%降至2018年的6%。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转型并未让莞港的产业合作偃旗息鼓,恰恰相反,两地将合作的重点转移到生产服务与科技要素上来,联系愈发紧密。

  几件大事可以看出端倪:作为香港资助的八所大专院校之一,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首期校园建成使用,计划2024年开办招生;“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建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等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此外,一批香港高校教师携成果来莞转化,成立产业化公司,有些已完成天使轮或首轮融资。

  不难看出,“香港研发+东莞转化”“香港服务+东莞制造”已成为新时期莞港合作的新风向。今年年初,东莞出台市政府“一号文”及5份配套政策,其中,科技方面配套政策提出9方面举措,旗帜鲜明地表示将持续促进莞港科技交流合作。加速中心的揭牌成立,既回应了新时期莞港合作的期待,也有助于两地深化交流、共同发展。

  政策转方向

  由引进资金转变为引进技术和人才

  随着莞港科技产业合作从“前店后厂”的1.0版本进化到“前研后产”的2.0版本,政府制定政策的方向也随之转变。

  南方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前店后厂”合作时期,合作策略多是立足于充分发挥东莞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优势,以税收优惠、降低准入门槛等形式,着眼于引进资金。目前,除了保留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外,东莞还专门出台了针对港澳台的人才政策,尤其注重对香港创新技术和科技人才的引进。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团队入驻松山湖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从香港科技大学电机系教授,到创办中国第一家运动控制公司,再到孵化大疆科技和云鲸智能,李泽湘致力于寻找更契合产业需求的工科教育方式,探索孵化硬科技的路径。2014年,李泽湘团队正式入驻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在港资的驱动下,充分利用香港机器人技术,发挥香港服务业和东莞制造业资源的双重优势,有效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

  据初步统计,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从2014年创立以来培育孵化出超过60家公司,被孵团队存活率高达80%以上,头部公司估值累计已达800亿元,其中15%的公司已成长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在部分领域,孵化企业已冲击国内领先水平。

  去年12月,李泽湘发起的XbotPark机器人基地开园成立,新基地占地98亩,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将打造成为集培育、孵化、研发、生产、生活于一体的硬科技创业“理想国”。

  打造“理想国”,离不开政策的鼎力支持。今年年初出台的《关于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了莞港合作专项,每专项年度资助不超过500万元;对于获得国家和省有关港澳科技合作项目或研发平台建设立项的,市财政按1:0.5—1:1比例给予配套资助。

  此外,《东莞市高质量利用外资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若干措施》《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和《东莞松山湖推动港澳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政策,从外资财政奖励、研发创新扶持、创新人才引入等方面对香港技术、人才予以支持。

  探路新模式

  “香港研发+东莞转化”为何玩得转

  在“香港研发+东莞转化”的合作版本中,东莞有足够的诚意、优质的服务和充足的空间来吸纳香港的创新要素和技术优势。

  莞港同属大湾区城市,彼此优势禀赋各有千秋。近年来,伴随着产业升级,东莞愈发渴求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期待香港各界能将更多创新资源引入东莞、落户东莞。为此,东莞将继续秉承亲商、爱商、富商的理念和传统,为莞港合作新模式保驾护航。

  东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卓庆表示,东莞正推动市镇联合打造更多的莞港创科孵化和加速平台,主动承接香港城市大学“HK Tech 300”计划,拓展与香港高校院所、InnoHK创新平台等合作,积极开展卓越工程师等人才联合培养,争取把香港的科研优势和成果资源,同东莞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企业产业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科创合作项目落地转化,打造新时期莞港科技合作新标杆。同时,东莞市科技系统将与镇街一同做好莞港科技合作的服务保障,关心关注广大港人在莞工作、学习、生活的情况,让东莞成为港人港企的“第二个家”。

  石排镇委书记詹志斌表示,高品质、低成本的产业空间资源为吸纳香港的创新要素和技术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石排镇将携手共建莞港创科加速中心,努力把“香港研发+东莞转化+石排落地”合作模式推向深入,不断谱写两地合作发展的新篇章。(南方日报记者 唐卓

(编辑 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