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21市一季度GDP均实现正增长
截至4月29日,通过当地统计部门和相关经济形势研判会,广东21个城市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悉数对外发布。记者梳理发现主要呈现这些特点:
21个市GDP全部正增长,深圳GDP超7000亿元,广州以4.0%的增速、6752亿元经济体量紧随其后;
4个城市经济增速超5%,区域分布较为均衡,其中汕尾继续以7.3%领先,河源以5.5%位居第二,佛山、惠州以5.1%并列第三;
规上工业和投资成为疫情下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活跃,成为广东经济的突出特点。
分析认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等城市的经济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等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让广东经济能承重压,韧性更强。
多重考验下表现如何?
经济韧性足,区域发展更均衡
一季度,广东21个城市经济的基本面保持稳定,显示出更具韧性的经济发展态势。
从主要城市的经济体量看,深圳一季度GDP达7065亿元,广州也以6752亿元紧随其后,佛山超2742亿元,东莞约2450亿元,惠州也增长到1139亿元。
从同比增速看,在去年强劲复苏的基础上,21个市一季度GDP全部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18个市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有17个市正增长。外贸虽然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也有12个市实现正增长,其中阳江、中山等市还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一季度广东各市经济表现稳中有进,个别城市受疫情影响在进出口和消费方面有所下降,大部分城市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特别是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表现稳定,深圳等‘万亿级’城市GDP增长也比较稳定,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区域发展也更加均衡。”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认为,进入二季度,随着这些城市的企业生产运营持续恢复,外贸进出口有望复苏。同时各城市也相应推出促进消费的举措,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跟进,二季度各市经济将呈现更大活力。
如何稳中求进?
加速培育实体经济新动能
工业强则经济稳。一季度各市的经济表现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GDP增速最高的四个城市中,河源、汕尾、惠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4.5%、13.2%和11.8%,佛山这一指标虽然没有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以近1300亿元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的增速,同样表现优异。
“这一方面是有重大项目牵引带动,特别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支柱产业的进一步扩产扩能;另一方面是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都市圈、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发展协同性不断提高,这有利于全省经济发展的平衡和稳定,也有利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谢来风表示。
在很多广东城市中,工业在量上的增长,与在质上的提升,正呈现明显的同频趋势。
以惠州为例,一季度石化能源新材料增加值达153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强。佛山的一季度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9.8%和13.1%。
同期,广州经济表现较好,GDP同比增长4.0%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同样也是得益于工业经济的量质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5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9%,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倍,智能电视和工业机器人也分别增长了67%和27.9%。
肇庆的工业表现也很亮眼:规上工业增加值以10.0%的两位数位居全省第四,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58.4%,其中仅小鹏汽车一家的一季度整车产量就达3.6万辆,同比增长270%。
引人瞩目的是,新的产业动能正在积蓄力量。
惠州,正在建设的恒力石化(惠州)PTA、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佛山,正在深入推进的村级工业园改造、佛北战新产业园等大型产业园区建设,都将持续优化这一制造大市的产业空间格局;肇庆,宁德时代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的起步区建设也已经全面铺开。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新一批投资项目的落成投产,对经济起到了助推作用。可以预计,这些即将建设投产的项目将在未来拉动广东经济增长。”
投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在显现,并与GDP增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GDP增速位列全省前列的河源等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同样位居前列:一季度,河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3%,惠州16.3%,汕尾13.9%。此外,湛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位居全省第四。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认为,展望第二季度,随着广东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不断提高,相关经济指标有望企稳回升,实现阶段性预期目标,“要在疫情精准防控的过程中加快产业调整和布局优化,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力度,为产业发展,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提供保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机遇下争取更广泛的市场发展空间。”(记者 王彪 实习生 卢佳圳 许可如)
(编辑 叶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