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心:来往之间的大文章
横沥岛尖,吊车起落。4月13日,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项目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做好个人防护,报备健康码、行程卡后,将运来的设备“无接触式”卸下,攻坚复杂程度国内少见的钢结构桁架提升任务。
“抢出”春季作业黄金期,南沙稳步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3月30日,46个智造项目“火力全开”、集中开工。而过去一年,南沙集中签约动工重点项目238个、总投资额超7000亿元。
南沙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蓝图徐徐展开,“十四五”时期产业集群总规模剑指2万亿元。
南沙发挥国家新区、自贸片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多重战略叠加优势,提出打造“湾区之心”——
半小时通达大湾区主要城市,做实交通中心;航运枢纽、现代金融、科创产业特色涌现,做强功能中心;实现宜居宜业宜游,做优服务中心。南沙从广州远郊阔步迈向未来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主阵地、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心地带。
现代财富是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来来往往”中创造的。中心,意味着集聚、辐射、联通和服务,这既是南沙呈现出来的特质,也是南沙未来的大文章。
枢纽承载力: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阵风呼啸,长虹掠过。最高速度160千米/小时的广州地铁22号线,堪称“湾区速度”的代表。伴随这条线路的首通段于3月31日开通,“广深地铁”的美好愿景愈发清晰:其东延线(至深圳光明城)将填补南沙与深圳城市轨道空白。
以南沙为节点,贯穿于此的广州地铁22号线,有望将广州科技创新轴与东莞滨海湾新区、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串联起来。这恰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走向一致,将进一步推动人才流动和产业协作。
“南沙交通越来越便捷,助推我所在的研究中心与东莞、深圳等城市的多个新材料企业展开合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霍英东研究院先进材料研发部总监吕冬说。通过南沙的平台,吕冬团队在电子封装及其可靠性方面服务了大湾区数家国际知名企业。
南沙逐渐拥有中转、集结、汇流的强大承载力,其角色从广州的“桥头堡”,转变为湾区的“枢纽地”。
向东,南沙与湾区东岸城市快速直连。南沙大桥将广州南部到东莞的路程缩短了10公里;
向西,南沙与湾区西岸城市畅达互通,广中江高速投入使用,南沙至江门可节省半小时车程;
向北,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高效连通,黄埔至南沙东部高速和广中珠澳高铁将直连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东部临江商务区;
向南,南沙与湾区城市群实现海陆通达,“湾区一港通”形成了以南沙港为枢纽港,佛山、中山等地多个珠江内河码头为支线港的港口群。
强外联、优内畅、筑枢纽……在南沙,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
衔珠江而临大洋、通内地而向海外,通过发挥国际枢纽大港平台优势、多重战略叠加政策优势,一个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节点正在南沙形成。
动能传输力:城岛相依强化科创金融能级
浩瀚星空,未来将有“南沙造”的身影。在这里,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紧锣密鼓地建设。
“预计今年8月投入使用,这个基地具备年产30发运载火箭的能力。”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伟观察到,一个千亿级的航天航空产业正在南沙布局,未来商业运载火箭将从这里出发,飞向太空。
支撑南沙飞天梦想的,除了产业园区,还有科研重器。南沙以中科宇航项目为龙头,以高超声速风洞等大科学装置为依托,协同南沙科学城拓展在“深空”领域的布局。
南沙科学城定位打造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湾区城市群释放绵绵不绝的创新势能。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总装总测实验室项目计划今年底投入使用;科创交流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南沙区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朱罡充满期待。
相比货物的流通,人员与信息的流通将带来更大经济价值。
“广州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项目将于2023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承建方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项目经理张美飞介绍,该项目将成为全国首个国际金融岛的重点依托。
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基地进驻;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南沙,持牌法人金融机构占全市1/4;融资租赁企业占全国1/5;自由贸易(FT)账户跨境结算量超3800亿元……近年来,南沙金融布局稳步推进。
从贸易经济到知识经济,从流动环节到科创策源,南沙做强以航运枢纽、现代金融、科创产业为特色的湾区功能中心,在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中发挥着更大作用。
资源配置力:四链融合进击万亿产业集群
4月12日,一堂别开生面的“网课”,吸引了南沙超300家“准”总部企业的负责人参与。企业代表足不出户,就可“点对点”了解到南沙总部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及申报要点。
2018年以来,南沙累计投入超150亿元支持企业和人才发展。全区集聚了中远海运、广汽丰田、王老吉等知名企业总部。
“公司需要吸引全国乃至海外的数据库专家,南沙的科技产业规划更聚焦、更有方向性,与港澳接轨能为welcome-百乐博带来优秀的国际人才。”广州巨杉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企业研发副总裁、联合创始人许建辉介绍,南沙现已成为企业新总部。
从城市的边远地带,走向湾区建设的中心地带,南沙正以更高的视野谋篇布局——打造湾区之心,就要聚湾强心。为此,南沙提出四链融合互促(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全面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南沙力争5年内汽车总产量达到200万辆。如今,广汽集团正在南沙建设新的生产线,建成后将形成100万辆标准产能,其中包括40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十四五”期间,南沙力争形成1个万亿级(商品销售)、1个五千亿级(汽车)、3个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若干百亿级等总规模达2万亿元的产业集群。
先进制造的底气和科创策源的雄心,让南沙既是区域版图的“开合之枢”,又是资源要素的“系物之纽”。以四链融合互促为基本路径,南沙助力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共赢、行稳致远。
链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
建设湾区之心 拉长辐射半径
立足区位优势,南沙提出打造“湾区之心”。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看来,这是将南沙作为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内涵进一步升华,从交通中心、功能中心、服务中心等多个维度,提出南沙要建设成为大湾区发展中心地带的宏大目标。
常皓关注到,南沙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取得了显著成果。“这将有效助力大湾区城市间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宽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半径,加深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产业联系,促进湾区内各项资源整合。”常皓认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能够多方面、多要素综合推动本地核心产业发展。
“南沙要充分利用区位条件,大力发展‘通道经济’,让商品在南沙交换、数据在南沙交互、资金在南沙交易、科技在南沙转化、资源在南沙配置。”常皓提到,要发挥好南沙作为“一带一路”的支点作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跨境贸易、跨境数据、跨境金融等方面成为重要的“通道”。
“南沙要以自身为中心,深港、珠澳为两翼,以规则融通贯通为关键抓手,积极探索跨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强化湾区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为各城市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可参考复制的政策成果与先行经验,降低协同发展阻力与成本。”常皓认为,南沙打造湾区之心,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资源的加速整合,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逐步扩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形成开放、高效、可持续的新发展态势。(记者 李鹏程 柳时强)
(编辑 叶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