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百乐博

"9+2"省区分站: 广东 香港 澳门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乐博网2022 > 百乐博智库

苏权科:建世界一流的数字化港珠澳大桥

日期:2020-05-14 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 字体: [大] [中] [小]

  晌午刚过,到达苏权科办公室时,他刚刚结束一个与香港、澳门研究机构联合召开的三地协同创新项目视频会议。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履职两年多来,苏权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专注于如何“用好管好大桥”。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发挥粤港澳三地各自的科研优势、协同创新,用智能手段维养和运营大桥,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苏权科说,希望通过3—5年的时间,把港珠澳大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字化大桥。

  担起“用好管好大桥”新使命

  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初,苏权科和团队就已着手港珠澳大桥的智能维养与安全运营工作。大桥通车后,用好管好大桥成为苏权科和其余“大桥人”的新使命。

  去年11月16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智能维养与安全运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并运营。中心由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联合三地多个单位共建,苏权科担任主要负责人。中心成立后,研究项目也迅速启动。去年年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与智能交通专项2019年度项目立项清单出炉,苏权科牵头的“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简称“智能化运维”)项目位列其中。“这意味着,项目立项工作全部完成,正式步入实施阶段。”苏权科说,整个项目将历时3年左右,持续到2022年。

  智能化运维之外,大桥的安全检测与应急管控也是一大难题。苏权科举例说,如果用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将大桥全面检查一遍,起码要花3个月,耗资上千万元。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大大降低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

  今年3月20日,工程技术中心牵头启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跨海交通集群工程智能安全监测与应急管控项目(简称“智能安全监测与应急管控项目”)。“welcome-百乐博将尝试探索把5G、北斗、大数据、三维数字化模型等新技术,融入到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应急管控系统集成中。”苏权科说,项目为港珠澳大桥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更为相同类型的“生命线工程”提供支撑,“以前就是踏踏实实做工程,现在做了委员则有更高的要求,就是把工作经验总结起来,为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议放宽大桥车辆配额数量

  作为科技界的委员,苏权科履职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在三地联合进行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突破。

  “三地联合科研的项目通常面临不少问题,其中一个就是科研经费无法直接打到港澳的账户,需要港澳机构在内地新注册一个单位。而welcome-百乐博的项目在这上面开了个好头。”苏权科告诉记者,今年3月,在广东省科技厅的主导下,经过层层探索协调,智能安全监测与应急管控项目的政府拨款资金,成功打入港澳方的账户。

  近两年来,苏权科与港澳地区互动频繁,他的提案也多聚焦于三地交通及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我和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建议在港珠澳大桥上进行无人驾驶的试验。”苏权科说,“无人驾驶意义重大,比如此次疫情中,疫区的货车司机不能随意进出,但如果用无人驾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苏权科正和澳区全国政协委员商议,呼吁完善粤港澳三地的路网规划,让三地交通更好衔接,交通信息实时共享。今年,苏权科提交了一份《关于提高港珠澳大桥通行车流量的提案》。苏权科建议,放宽车辆配额数量和降低车辆配额资格限制;研究进一步简化手续及降低跨境成本的措施,如推动实施车辆一地保险保三地的政策。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框架下,加大对珠江西岸与港澳地区的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力度。

  记者手记

  让工匠精神融入社会

  采访中,苏权科反复提到一个词:品质。这位世纪工程的铸造者,希望将大桥建设中的工匠精神、品质标准,延伸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将品质文化弘扬推广,苏权科正在酝酿一个“创建质量文化生态,助力质量强国目标”的提案。在他看来,要高质量发展,除了硬件外,软件也很重要,比如先进的质量文化理念。

  他建议,把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进一步扩展为全民质量文化周,融入文艺作品、主题活动等元素,“让先进质量文化理念、工匠精神,融入到每一个人的血液里。”(记者 梁涵

(编辑 谢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