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珠韵润羊城——解码“千年商都”广州的文化自信样本
6月10日,夜幕下的广州塔矗立于灯火璀璨的城市新中轴线之上。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比利时的巧克力、日本的清酒、伊朗的地毯、秘鲁的吐吐驼玩偶、巴基斯坦的玉器装饰……不久前此间举行的2023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琳琅满目。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广州,因“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传说,又称羊城。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向海而生、因商而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融之地,见证着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展现出文化自信的魅力与风采。
6月13日拍摄的位于广州越秀公园内的五羊雕像。新华社记者邓华 摄
从秦汉时期起,位于太平洋西岸枢纽位置的广州,就已成为对外贸易主要港口和南海交通枢纽。来自波斯的银盒、产自东南亚或西亚的乳香……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见证了两千多年前的对外商贸史。
唐宋时期,设市舶使、市舶司,标志着海上贸易更加规模化、正式化,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乃至全球海路上著名的东方大港。
千年商都,赋予广州平等、包容、务实的特性,也塑造了良好的商贸氛围。从明朝开始,官府根据不同的季候风,每年在广州举办两次中外商品交易会,迎接从南洋、印度洋、欧洲、日本等地前来的客商。
这个古代版“广交会”,出口丝绸、瓷器、茶叶和土布,从外国进口毛织品、棉花、金属和香料等商品。直至清代,以广州为起点之一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达全球。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启臣发现,当时外国商人普遍感到在广州做生意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方便、更好做——这是1830年英国下议院关于对华贸易审查的证词记录。
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广州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中国在珠江北岸十三行的旧址上创设“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1957年,中国在广州正式开始举办一年两届的广交会,成为出口创汇重要渠道。
4月15日,第133届广交会现场再现万商云集。新华社记者刘大伟 摄
60多年来,广交会从未中断,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风向标”和“晴雨表”,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与转型。今年的第133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总展览面积、参展企业数量、累计进馆人次均创历史新高,现场出口成交216.9亿美元。半数采购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受海风珠水滋养,广州创造了古今交织的文明形态。这里诞生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孕育出包容兼蓄的“南国红豆”粤剧。这里有能够诞生世界使用人数最多即时通讯工具的“大厂”,也有几代人精心“打磨”一款好吃点心的街坊小食肆。
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一景。新华社发
漫步广州“北京路步行街”,几个朝代的古道层层摞叠;珠江沿岸,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内一栋栋现代建筑拔地而起;集聚了超3.4万家企业的琶洲西区,电子商务、大数据、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城市的“老”与“新”正以一种新的方式共存、互融。
1000多年前的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100多年前的广州,打开了近现代中国的大门。40多年前的广州,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创下多个“第一”:全国第一个取消粮票的城市、首创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成立全国第一家地方性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2022年6月16日拍摄的广州市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当前,广州正在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大动能。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区域的广州南沙港,目前已开通外贸航线151条,其中“一带一路”方向航线124条。就在本月,广州南沙港南站迎来首列进口回程中欧班列。同时,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指引下,“湾区之心”与港澳全面合作也不断走深走实。
“广州致力于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也为世界发展贡献广州智慧和湾区智慧。”广州市贸促会主任杨勇说。
“开眼看世界”,广州林则徐纪念园内的半身雕像边,这五个字刚劲有力。如今的广州,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展现新活力。